近期,白酒行业掀起了一股低度酒热潮。五粮液宣布将推出29度五粮液·一见倾心等低度酒产品;泸州老窖董事长表示已研发出28度国窖1573并将适时投放市场,甚至考虑研发更低度数产品;洋河也有一系列低度化产品集中上市 ,白酒企业纷纷在低度酒领域跑马圈地,试图抢占新的市场高地。在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,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。
从市场环境来看,白酒行业正面临着深刻变革。一方面,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,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个性化、低度化、利口化的酒类消费,追求小型聚会、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下的微醺体验,对高度白酒的接受度较低。另一方面,消费渠道加速迭代,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成为常态,满足消费者即享即饮的即时性需求。此外,今年白酒行业动荡调整,消费分层现象明显,“最严禁酒令”也阻断了部分白酒的消费场景。基于这些变化,酒企推出低度酒似乎是顺势而为,既能迎合年轻消费者口味,又能开辟新的销售增量市场,培育年轻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。
然而,低度酒真能成为白酒企业的救命稻草吗?实则不然。
一、从技术层面讲,白酒中的烃类、酯类物质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,低度酒通过加蒸馏水或其他饮料对原酒降度,这会导致部分香气流失,风味饱和度下降,如何在降度同时保持风味是酒企面临的共同难题。而且,低度酒还存在保质期缩短,易浑浊变质等问题,给渠道销售带来较大压力。
二、从市场接受度来看,尽管年轻消费群体在增长,但目前我国白酒主力消费群体仍是35岁以上有饮酒偏好的人群,他们喝白酒追求酒精刺激和微醺状态,低度酒在短期内难以满足这部分核心消费者需求。过去酒企推出的低度酒产品,如39度五粮液、38度国窖1573等,销量远远低于高度白酒,市场反应较为平淡。
在行业调整周期下,白酒企业如果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低度酒,很可能陷入病急乱投医的困境。企业应理性看待低度酒市场,它或许是一个新的增长点,但绝非解决行业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。白酒企业在布局低度酒的同时,更应坚守白酒品质与文化内涵,加大研发投入解决技术难题;深入挖掘不同消费群体需求,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和精准营销,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;还需强化品牌建设,提升品牌价值与美誉度,增强消费者忠诚度 。只有这样,白酒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,而非盲目跟风,迷失方向。
贵粮酒业集团立足于酱香白酒市场,秉承60余年的历史源革,经历20余年励精图治,致力于酱香白酒酿造、营销一体化,“为世界酿一杯美酒”是集团的极致愿景,在深耕酱香白酒的同时,集团也积极拥抱市场,正利用自身的粮食原料、科研团队、数据营销等优势,结合市场消费者对“养生”的期待,稳步介入养生酒市场。
欢迎有识之士携手贵粮,精诚合作!联系我们:
热线:400-0851-039转0